黄道周(1585—1646),字幼玄,号石斋,生于漳浦县铜山深井村(今属东山县)。少时耕读于铜山,25岁迁居漳浦城东郊,38岁中进士,官至翰林院学士、礼部尚书。1645年,唐王朱聿键称帝于福州,建元隆武,晋黄道周为吏部尚书,武英殿大学士等职。黄道周已61岁,以一文官之身招募义军赴江西抗清复明,当年十二月兵败被俘,押到南京,写下“纲常万古,节义千秋,天地知我,家人无忧”的血书,于隆武二年三月五日慷慨就义,在南京东华门以身殉国。其四名门生同时遇难。他是儒学大师,其遗著被《四库全书》收录十种;他是教育家、易理学家、书法家,其书法有“黄漳浦体”之美称。清乾隆皇帝谕文颂他“立朝守正,风节凛然”,“以身殉国,不愧一代完人”。明地理学家徐霞客赞他:“书画为馆阁第一,文章为国朝第一,人品为海内第一,其学问直接周孔,为古今第一”。被世人誉为“旷世伟人,全闽师表”。
黄道周纪念馆面对旗鼓山,占地1.7亩,是典型的明代闽南古民居建筑。馆内以丰富的图片和翔实的文字,展示黄道周一生的贡献和生平事迹。馆中存有他制作的天地盘,由两层石板重叠构成,正方形,盘面刻有16 384个方格和八个直径不等的同心圆,相互交错,谓之“天圆地方,方圆相削,凡十八变而返于原”。天地盘石案是他释天论地、研究和讲授易学数理的仪器,是稀世罕见的科技史信物,其中的奥秘至今无人破解。黄道周纪念馆和位于县城北郊的黄道周墓均为省级重点文物。